陕西日报:为组织群众宣传群众凝聚群众服务群众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

本报评论员

政之所兴在顺民心。

一个政党,一个政权,其前途命运取决于人心向背。我们党始终坚持执政为了人民,执政依靠人民。新闻舆论工作是思想性、导向性的工作,贴近人心、影响人心。习近平总书记“为组织群众、宣传群众、凝聚群众、服务群众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”的要求和期望,指明了新闻舆论工作者肩负的神圣使命,为新时代新闻舆论工作指明了方向,是提高新闻舆论工作质量和水平的根本遵循。

党的新闻舆论工作本质上就是群众工作,承担着组织群众、宣传群众、凝聚群众、服务群众的庄严使命。80年来,陕西日报与人民群众有着说不尽的鱼水深情。在筚路蓝缕的初创岁月,陕西日报前身边区群众报,将报纸办得让识字的农民能看懂,不识字的农民能听懂,成为当时陕甘宁边区发行最广的一份报纸。走过战火纷飞的革命年代,走过满怀豪情的建设岁月,走过激荡风雷的改革大潮,走进昂首阔步的崭新时代,陕西日报始终倾听群众心声,把更多笔头、镜头对准群众,让群众成为主角;始终保持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,团结群众、鼓舞士气,与群众同呼吸、共命运、心连心。当前,陕西正处在夺取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双胜利、决战脱贫攻坚、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的关键时期,要如期完成各项目标任务,更加需要全省上下坚定信心、斗志昂扬,更加需要同心同德、团结奋斗。全省上下特别是广大新闻舆论工作者一定要牢记总书记嘱托,始终组织群众、宣传群众、凝聚群众、服务群众,不断倾听群众呼声、回应群众期待,让全省上下心往一处想、劲往一处使,在践行“五个扎实”、奋力追赶超越的伟大实践中唱响时代主旋律、激发奋进精气神。

要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工作导向,永葆人民情怀。

宣传思想文化工作本质上就是群众工作,必须深深涵养人民情怀,自觉倾听群众呼声,密切关注百姓需求,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生活新期待。要把体现党的主张和反映人民心声统一起来,把服务群众同教育引导群众结合起来,始终把群众放在心上、把焦点对准基层、把服务落到实处;要热情讴歌三秦人民伟大创造,充分报道人民群众的意见、愿望、要求和呼声,不断反映三秦百姓对美好生活的追求,坚决克服宣传报道脱离生活、不接地气、同群众贴得不够紧的问题,坚决克服一味迎合市场的低俗化现象。

要坚持以正面宣传为主不动摇,让新闻舆论工作有利于坚持党的领导和社会主义制度,有利于推动改革发展,有利于增进人民团结。团结稳定鼓劲、正面宣传为主,是党的新闻舆论工作必须遵循的基本方针。面对新形势新情况,我们必须站稳政治立场、增强政治定力,始终以正确的舆论引导人,以优秀的作品鼓舞人。以壮大主流思想舆论为己任,深入宣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、理论、制度、文化,宣传经济社会各领域的重大发展和先进典型,营造崇尚英雄、学习英雄、捍卫英雄、关爱英雄的浓厚氛围。要处理好正面宣传和舆论监督的关系,正面宣传要增强吸引力、感染力,提高质量和水平;舆论监督要坚持改进工作、解决问题、重在建设。要敢于和善于进行舆论引导,积极开展舆论斗争,坚决抵制各种错误思潮、错误言论,唱响主旋律,打好主动仗,弘扬正能量,更好地强信心、聚民心、暖人心、筑同心。

要适应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,着力提升新闻舆论工作的能力和水平,加快培养造就具有现代意识和创新意识的高素质专业化队伍。做好党的新闻舆论工作关键在人,媒体竞争关键是人才竞争。新闻舆论工作队伍的政治素养、理论水平、业务能力直接关系党的新闻工作效果,直接影响组织群众、宣传群众、凝聚群众、服务群众的效果。站在时代的峰峦之上,广大新闻工作者要把政治建设放在首位,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头脑、指导实践,坚定理想信念,增强政治定力,把准政治方向和舆论导向。要牢记和履行新闻工作者的社会责任,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,做党的政策主张的传播者、时代风云的记录者、社会进步的推动者、公平正义的守望者。要胸怀党的新闻工作远大志向,提高政策理论水平,勇于改进创新,把最好的新闻作品献给人民。要深入基层调查研究、深入一线体察实情,站稳群众立场,真正深下去、沉下去接地气,以脚力、眼力、脑力、笔力讴歌最美人生、刻画最美人物,不断丰富人民精神世界,增强人民精神力量,为践行“五个扎实”、奋力追赶超越凝聚磅礴伟力。

人心齐,泰山移。只要我们深深扎根人民、紧紧依靠人民,就可以获得无穷的力量,风雨无阻,奋勇向前。